切换城市

感受城市脉动,见证济南公共交通变迁史

时间:2017年07月06日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 收藏此文 【字体:

 交通,承载城市繁华的使命,孕育着城市经济、文化、商业、商务的多元化资源价值腾飞,而公共交通,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交通动脉,一个城市,无论身处何种年代,都需要公共交通,遍览泉城公共交通的时代变迁,记录千年济南城的繁华流转。

  人力“东洋车”,出租车雏形

  在没有公交车的年代,济南街头上跑的是人力车。史载,济南的人力车,在清末民初时从日本传入,又被老百姓称为东洋车,起初只供外资洋行和官僚工商户专用,性质有些像现在的出租车,1914年的定价是每月15元,后来,人力车渐渐扩展为营业性客运,在街上随时听候召唤,计时收费是每个小时12枚铜币,计程收费是一里2枚铜币。
 
感受城市脉动,见证济南公共交通变迁史
 
  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,济南的人力车发展到一万多辆,成为当时济南城内客运的主要交通工具。

  “长鼻子”时代,提速生活

  科技不断进步,人力车因为速度与承载人数的限制,逐渐没落。从1919年开始,济南凤记汽车的出租轿车、黄河河务局购置改装的7座公交汽车等,济南的公共交通工具不断演变、升级,直到1948年10月,济南正式成立了市内客运营业所,形成了完整的公共交通客运网络。

  当时,承载人们公共交通的公交车,多是来自国外的一些旧车,因为车头突起,被当时人们称之为“长鼻子”,解放初期,整个济南市大概有10余辆“长鼻子”,为济南市民出行全面提速。

  “气蛤蟆”兴起,公共交通渐完善

  “快点走,要不然赶不上‘气蛤蟆’了!”

  1960年,济南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,国产的沼气车投入运营,因为都在车顶上放一个大胶皮袋子,用来放沼气燃料,车一走起来,胶皮袋子就一鼓一鼓的,远远看上去特别像个大蛤蟆,于是有了“气蛤蟆”这一称呼,全面取代了“长鼻子”,成为一段时间内主要的公共交通形式,公共交通逐步走向完善。

  “大辫子”出行,应用至今

  无轨电车,由架空接触网供电、电动机驱动,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,因为车顶有一对受电杆形式大辫子,而被戏称为辫子车,1977年1月1日,济南无轨电车1路正式剪彩通车,标志着济南迈入全新的“大辫子”时代。

  在当时,乘坐电车成为济南人民最流行、最时尚的出行方式,到现在,济南市无轨电车系统还有4条线路(101路-104路),在济南市区东西方向主干道上承担着大客流的运输任务,记录着几代人的出行梦。

 
感受城市脉动,见证济南公共交通变迁史

  地铁时代,照亮济南

  从无轨电车到如今的公交车、BRT,济南的公共交通不断完善、成熟,但受限于城市发展的高速与不断增长的人口,堵车之势刻不容缓,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,济南地铁时代来临。

  2009年,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正式启动,随着近几年的规划建设,9条轨交线网确定,连通济南各大区域。其中贯通济南东西的R2、M3线,作为支撑主城区、连通东西城的重要发展轴,更是备受人们关注,R2线目前已在施工中,M3线也将在2017年内施工。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,沿线的楼盘项目,也成为当下济南人追逐的热点,像济南龙湖•春江悦茗项目,规划中的轻轨R2、M3线唐冶站、唐冶南站距离项目并不远,未来便捷的轨道交通与经十东路、世纪大道等交通主干道,构成了项目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,成为济南众多置业者争抢的最热门楼盘项目之一。

  公共交通不断升级、革新,从根本是为了快捷人们生活,促进城市的发展进步,地铁的到来,更将全面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,由此带来沿线置业的火爆也是市场必然。
( 编辑:沈旦莹 )
文章热词:龙湖·春江悦茗
延伸阅读:

网友评论

 以下是对 [感受城市脉动,见证济南公共交通变迁史] 的评论,总共:0条评论

最新资讯

家居生活